小时候,最害怕看到成绩单上那不尽人意的分数。长大后,体检单又成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,尤其是当医生一脸严肃地说:“你这里长东西了。” 这简直让人胆战心惊。不过,在各种让人担忧的 “长东西” 情况里,有一种结节相对没那么可怕,那就是甲状腺结节。
大家都知道,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。但问题来了,已经确定是良性的甲状腺结节,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,完全不用担心它会癌变呢?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个话题。
良性甲状腺结节会恶变吗?一般来讲,大部分确诊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,还是挺 “安分守己” 的,不会轻易发生恶变。但咱也不能掉以轻心,有这么几种情况,得留个心眼儿:
结节的大小和数量:通常情况下,良性结节如果直径小于 1 厘米,而且数量不多,癌变的风险就比较低。可要是结节超过 1 厘米,或者数量较多,那就像是给癌变开了扇 “小窗”,风险会有所增加。 结节的形态:有些特定形态的结节,比如大概 10% 左右的包膜滤泡病变伴核型异常的良性结节,被称为 “不确定恶性潜力的高分化肿瘤”,一听这名字就知道,它们存在癌变的风险。 病理与基因特征:打个比方,有些良性结节,如果在检查中发现 Gal - 3、CITED1、HBME - 1、Ras、RET/PTC 和 PAX8/PPAR gamma 等标志物;还有些在基因检测时,显示出和恶性肿瘤有相似之处,像滤泡腺瘤和赫特尔细胞腺瘤等,这些都可能是癌前变化的信号。 年龄特征:年龄也是影响结节癌变风险的一个因素。一般来说,年纪大的患者,结节癌变的概率相对高一些。 展开剩余62%担心癌变该怎么办?要是心里犯嘀咕,担心结节癌变,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来检查或者评估:
超声检查:这就像是给甲状腺结节拍个 “高清照片”,能帮咱们确定结节的大小、形态、血供情况等,医生可以借此判断结节有没有癌变风险。 穿刺活检:从甲状腺结节里抽取一点点细胞,在显微镜下仔细查看,看看到底有没有癌细胞。 甲状腺功能检查:通过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,有时候癌变的结节会让甲状腺功能变得不正常,这样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。 进行专业评估:有些早期甲状腺癌,没啥特别明显的症状,很容易被误诊,导致错误治疗。所以,一旦发现有疑问,一定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,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好好评估评估。 良性结节要不要做手术切掉?对于已经确定是良性的结节,一般不建议急着做手术,除非碰上下面这三种情况:
压迫症状:要是良性甲状腺结节 “太嚣张”,产生了严重的压迫症状,像吞咽困难、声音嘶哑、呼吸困难等,而且超出了微创消融的治疗范围,这时候就建议做手术了。 结节增长迅速:在定期随访的时候,如果发现结节像吃了 “生长激素” 一样,长得特别快,或者出现了其他恶性的迹象,那可能就得考虑手术切除了。 巨大结节:有些结节个头特别大,严重影响美观,而且不符合微创消融的条件,没办法做微创手术,那就只能选择开刀切除了。除了上面这几种情况,大部分良性结节都可以通过微创消融的方式来治疗。这种方法能在保留甲状腺的同时,把结节病灶 “消灭” 掉,风险小、脖子上不会留疤、恢复快,还不容易复发,简直是 “结节克星”。
养成习惯护好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很复杂,目前认为和放射性接触、环境污染、自身免疫、遗传、碘摄入等好多因素都有关系。那咱们平时怎么保护甲状腺呢?
避免过度劳累:负面情绪、过度劳累、精神压力大,这些就像 “小恶魔”,会扰乱神经、内分泌系统,让免疫功能失调,甲状腺就容易被免疫系统 “攻击”。甲状腺结节的出现,很多时候和情绪脱不了干系。所以,建议大家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睡眠,学会给自己的心情 “松松绑”。 适量摄入碘:碘这个东西很神奇,缺乏了不行,过量了也不行,都可能引起甲状腺结节。如果是良性实性结节患者,保证适当的碘摄入量就好;要是甲状腺结节有自主功能,也就是不受控制地自己分泌甲状腺激素,发生了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,那可就得限制碘摄入了。 定期检查甲功:35 岁以后,尤其是女性,最好每 5 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超。怀孕的女性,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是必做项目。准备备孕的女性,也推荐筛查促甲状腺激素等相关指标。 时常对镜自查:大家可以对着镜子,把头稍微往后仰,露出颈部。第一步,看看颈部两侧是不是对称,有没有肿大;第二步,咽咽口水,找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甲状腺;第三步,用手摸摸甲状腺,看看有没有软软的小鼓包、小肿块,或者硬硬的小结节。要是发现问题,赶紧去医院检查,可别耽误了。另外,平时尽量离重金属、电离辐射、农药这些不好的环境远一点;别滥用雌激素,那些含雌激素的化妆品、保健品也要多留个心眼儿;还有,要积极锻炼身体,把身体的免疫力提上去,让甲状腺 “健健康康,没烦恼”。
发布于:江西省